攀枝花特色土特产——盐边油底肉

时间:2020-09-19浏览量:6689次

菜品简介:

攀枝花“盐边油底肉”又称为“走油肉”、“油坛肉”,该品具有肉耙、皮糯、满口溢香的特点,是我国最为独特的猪肉腌制方法,也是攀枝花最具特色的土特产之一。

1、油底肉是盐边汉族因天气炎热不易保存腊肉而制成的特色肉;

2、选择半肥半瘦的上等鲜精五花肉洗净,改刀成正方块或长方形;

3、汆去血水,按一定比例腌制四十八小时;

4、再用猪油炸干水份成金黄色,待冷却后装入坛中;

5、油要将肉淹没封口,待存放半年以上,夹出切片加热而食;

6、此菜醇香而不酥,肥而不腻,肉软而不绵,开胃健脾,色香味俱全。

盐边油底肉      

菜品独特性:

新、奇、特阐述:油底肉说来也还真有点神奇,在没有任何冷冻设施辅助的情况下,放置数年也不会腐烂变质。至于大笮先民为什么把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猪肉称为油底肉,至今也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权威的解释,重要的是这道菜肴经千年传承而不衰,如今更是声名鹊起,成为当地接待贵宾的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这道古老的盐边家常菜就这样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高档餐厅的大雅之堂。

盐边油底肉         

地方典型性阐述:

1、油底肉是远古时候居住在“笮都夷”的笮人(即攀枝花盐边人),为在炎热的夏季防止猪肉腐烂变质而研制的一种对肉食品保鲜的储藏方法。

2、不寻常之处还在于它与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孔明之间发生了的一段传奇故事。相传诸葛亮亲率西路大军由安上(今宜宾屏山县)沿绳水(金沙江)水路进入越嶲郡,在越嶲一役中大败叛军,在将叛军首领高定元斩首后,诸葛亮继续率大军南下向盘踞在南中益州的孟获发起讨伐,大军经会无(今会理县)由古渡口拉祚渡过泸水(雅砻江)进入盐边地界驻扎休整,史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此时南征大军经千里跋涉,一路征战已是人困马乏,再加上战线过长,后勤补给困难,气候炎热,肉类送抵前线早已腐烂变质而不能食用,致使将士们体质每况愈下,战斗力呈下降趋势,诸葛亮对此十分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来。后来诸葛亮在当地一土著笮人家中发现了油底肉,便找当地人到军帐中去教军厨们制作油底肉。就这样,诸葛亮在无意中就成功地找到了解决军中将士们营养补充问题的办法,使部队的战斗力和将士们的体能得到了恢复。

盐边油底肉       

趣味性阐述:

1、油底肉是既普通而又不寻常的菜肴,它的普通之处在于其制作方法简单,家家户户都会加工制作。

2、在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下,盐边油底肉能长时间保持其营养价值,相较于其他肉制品更绿色、更健康。

情感点阐述:远古,居住在“笮都夷”的笮人,为在炎热的夏季防止猪肉腐烂变质,研制盐边油底肉。经过长期发展,2012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盐边油底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