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也能进行艺术创造?

时间:2022-04-15浏览量:3775次

成都传统的食糖工艺品制作,历史悠久。早在清咸丰、同治年间,茶肆中常有赌“糖罗汉”摊贩出入其间;小巷内“糖吹吹”艺心制作精巧的糖塑品招徕以小孩为主的顾客;庙会上更是“糖饼”艺人摆摊献技之所。《成都通览》中的“七十二行现行图”便绘有“卖糖饼”图象。

食糖也能进行艺术创造?

新中国建立后的1954年,食糖由国家统筹,食糖工艺品的原料短缺,艺人相继转业,传统糖制工艺品中断20余年,直至1983年后,食糖敞开供应,民间工艺“糖文化”开始恢复。特别是“以勾代笔”的绘画式工艺的“糖饼”,不断推陈出新,大放异彩,形成“蓉城一绝”,成为传统糖制工艺品的主体;而且冲出国门,为世界文化艺术作出贡献。1986年,便正式取消“糖饼”名称,改称“糖画”。

食糖也能进行艺术创造?

▲ 糖画

传统糖艺工艺品在民国时期系按所用原料不同而分类的。“糖罗汉”是以白糖为主,经提砂后,用两合木模铸成罗汉、二佛、财神、狮子、和合二仙等品种。除将毛边削光外,不再作外表处理;一般由糖房制成,出售给小贩。小贩们一般无固定摊点,也不直接出售,而是钻茶馆、掷骰赌输赢。

“糖吹吹”系以饴糖为原料,熬成糊状,用口吹手捏制成。除玉米包、桃子等产品用合模口吹成形外,一般是边吹边扯,吹出动物的身形,扯出其四肢、头、角;全系手工完成的工艺品。最普遍的品种有:水牛、猴子打伞、耗子钻夜壶、桃子、玉米等;最小的品种是糖吹吹,能吹出尖、响声音、能玩能食、价格又便宜,儿童们竞相购买。

食糖也能进行艺术创造?

▲ 糖吹吹

“糖饼(画)”以红糖为主料,铸成小块饼状,小孩们在摊贩处摸字(赵、钱、孙、李……等,按不同字,可得糖饼若干)转转盘(箭头所指位置,标明可得糖饼数或糖画一件)来获得糖饼或糖画,故俗称“摸糖饼”或“转糖饼”。其中,所有几乎所有糖饼摊贩,均能以勾代笔,绘画式的铸出各式工艺品。较普遍的品种有:关刀、桃子、金奂、花兰、金龙、麒麟等数十个花色。民国时期最著名的老艺人邹明德,能铸出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和各式各样的动物。

1978年后,食糖经营开放,给糖制工艺品艺人以活力,糖制工艺品开始复苏。80年代初,除工艺简单,赌博性又强的“糖罗汉”不再制作外,“糖吹吹”、“糖饼(画)”摊又见于街头巷尾。其中“糖吹吹”为取得产品五彩斑斓的艺术效果,加进了不少色素,已不宜再作食用。“糖饼(画)”由于艺术性强,加上艺人们的不断恢复和发展,成为了传统糖制工艺品的主体。

食糖也能进行艺术创造?

80年代后期,糖画已向大型、立体发展。1988年,在京举行的全国第二届烹饪大赛上,四川推出精湛糖画工艺美术杰作——糖龙。该龙由70余斤糖炼制而成,高1.7米;4000多张鳞片熠熠闪亮,龙体晶莹剔透,金光灿灿,霍然欲动,使观众惊奇不已,成为技压群雄之作。后在成都春节灯会上展出,并送往香港展览。传统的糖艺,在新时代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来源: 成都市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