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尽人间苦 激情奔未来

——记周姚黄粑创始人周洪兴

时间:2020-09-16浏览量:3946次

周姚氏黄粑工作团队

历尽沧桑志弥坚,艰苦创业堪称贤。善良黄粑韵丰厚,诚信糍粑味缠绵。泸菜小吃夺金奖,驿道风情谱新篇。鲤跃龙门梦想远,美食馨香飏九天。

这首小诗是周姚黄粑创始人兼法人周洪兴的真实写照。周洪兴个子瘦小,衣着朴素,黝黑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但眼睛里没有迷茫与颓废,而是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初次接触,周洪兴给人的感觉是诚实敦厚、吃苦耐劳、谦卑善良,接触几次后,我发现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心怀远志的人。 1965 年,周洪兴出生在泸州茜草坝一户菜农家庭。从七岁读书开始,他就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学习之余,城市职工的孩子在看电视、耍玩具的时候,他就在地里劳动,拔草、栽秧、浇水、施肥,这些就是他的业余生活。高中毕业后, 被分数线挡在大学门外的他,开始了他的社会生活。

挑砖,是他谋生的第一份工作。几十块砖头,两百多斤重,沉甸甸地压在这位少年的肩上,烈日下,风雨中,一个孱弱的生命肩挑着沉重的生活,在崎岖的路上,颤颤悠悠地前行。雨水、汗水、泪水,常常湿透他的全身。繁重的体力劳动、廉价的报酬,构成了他的苦难生活。挑砖生活实在难以承受,他便改学木匠。木匠虽然是技术活,但劳动强度仍然很大。

周姚氏黄粑

没有工作,生活还要继续。怎么办?

改革开放后,城市开始迅速发展,周洪兴家中的几亩菜地因城市建设被征用了。周洪兴被安排进长江挖掘机厂当了名装卸工,虽然依然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有固定工资、旱涝保收,而且还有假日,比以前没有保障的打工生活好多了。幸福生活维持 13 年后,国企改革,周洪兴“无可奈何花落去”地下岗了,成了无业人员。没有土地,周洪兴学了驾驶技术,租了辆小货车,开始了新的生活。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在纳溪山间,他的货车翻到了 30 多米高的坎下。命虽然没有丢失,但惊心动魄的灾祸, 让他再也不敢开车了。于是他只好到广西下苦力。两百多斤一担的矿砂,他每天要挑几十上百担。依靠体力求生存,实在是艰辛无比。三个月后,他回到茜草摆起了麻辣烫小摊。没有客人心头焦急,客人多了往往又忙个通宵,睡个好觉,是他当时最甜蜜的奢望。

得不到觉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忍无可忍的他,又放弃摆摊,去河北保定学习制作皮革了。制作皮革照样辛苦不赚钱,他便去承包土地,做菜卖。三年时间,开始见效了。养起了两头母猪,30 多个猪崽。正在他兴致勃勃地憧憬未来时,一场暴雨,把处于洼地的猪圈、菜地全部淹没了,美好的希望瞬间化为泡影。

血本亏尽,身无分文,生活怎么办?他便去帮别人杀猪,不要工钱,就接别人不要的猪血,然后把猪血做成旺子卖。为了得猪血,他经常半夜就要起身,骑着三轮车去人家户等,有时候人家杀猪迟,他就要在车上等两三个小时。北方的冬天,温度零下 15 度, 他常常冷得蜷成一团。只花力气的无本生意做了几个月后,他稍有积蓄,又开始做豆腐、魔芋卖。做豆腐,手常常泡在水中,冬天,他的手因为水浸风吹开了许多冰口,痛得钻心。

因为讲究诚信,注重质量,他的产品很受欢迎。三年努力,小有积蓄。因为母亲病重, 他便返回了泸州。

他在母亲的老家尧坝鼓楼山承包了 25 亩地,种植桃子、梨子、李子,花朵开得很美, 果子却结得很糟。于是他又改种植为养殖,养猪、羊、鸡、鸭,由于技术与管理原因, 收获的还是长吁短叹的失望。

尧坝镇上,一位做黄粑卖的老人,看见他付出了艰辛劳动,却事与愿违、收入微薄、生活艰辛,便劝他做黄粑,并把黄粑制作技术悉心传授给他。从此,他把承包地全部改种黄粑叶,做起了黄粑生意。

因为食材天然,技术高超,他的黄粑色味俱佳, 很受欢迎,生意火爆。

2013 年 12 月,泸州日报记者陈鑫明推荐他参加泸州小吃比赛,他的黄粑一举获得“泸州经典名小吃”荣誉。从此生意更上一层楼,上门购买者络绎不绝。季节期间他聘请 20 多人做黄粑都忙不过来。

他把黄粑正式命名为周姚黄粑,并且制作了包装盒。除了黄粑外,他还开发制作了糍粑、粽子、软雀粑。

吃尽人间苦 激情奔未来

周洪兴(右)获奖后与省烹协秘书长高朴(中)、同台参赛获奖者魏中友合影

2014 年,周姚黄粑被评为“合江县十大名小吃”“群众喜爱的名优土特产品”。

2016 年 7 月,周姚黄粑参加泸州市首届美食评比荣获小吃金奖第一名。

合江县为了发展地方土特产,大力支持周洪兴,给了他 3000 平方米的场地,办黄粑加工厂。

周洪兴说:“我要感谢贵人邓老师,感谢陈记者,感谢泸州市餐饮协会,感谢合江县尧坝镇政府领导,因为他们的帮助支持,我才有今天。我要大力发展黄粑事业,做大做好,回报恩人,回报社会。目前,我正在建设电商平台、销售网络,希望周姚黄粑能够走出泸州,走向全国。”

(本文作者:田静写于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