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面实力派——甩撑展宜宾燃面

时间:2020-11-23浏览量:6822次

(一)起源于码头文化

宜宾属于长江流域,明清时期,由于此地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和马帮都要到宜宾歇脚。于是,码头文化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当地饮食文化的发展。而宜宾燃面的兴起,就与码头文化的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当时,码头集中的多是写纤夫、挑夫,他们收入微薄,干的都是些既耗体力的苦活累活。因此,有人便发明了宜宾燃面,这种食物重油无水、好吃又扛饿,重要的是它还便宜。很快,这种高碳水、高脂肪、重口味的实惠快餐便成了码头一带最受欢迎的美食。

(二)宜宾燃面发展历史

宜宾燃面,是四川宜宾最具特色的传统名小吃之一。有140年的历史,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  燃面小吃选用当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碎米芽菜、小磨麻油、鲜板化油、八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条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葱、豌豆尖或菠菜叶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艺加油佐料即成。因为燃面是素面,改革开放以后燃面家族又多了一些新成员:例如荤燃面、燃汤面等等。

1961年,朱德总司令到四川宜宾视察工作时,吃了一碗面,对其美味赞不绝口,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当地领导说“几十年来未吃到过这种面了,希望继承下来”。

甩撑展宜宾燃面

(三)宜宾燃面的制作工艺

宜宾燃面,选用当地优质水叶子面为主料。所谓“水叶子面”就是指碱面,这种面含水量低、硬挺、口感韧性强。由于加了碱,所以面条呈淡黄色。倘若你在四川吃面时,如果听到有食客点完宜宾燃面并嘱咐店家“提黄”时,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提黄”是吃燃面的行话,意思指面条煮的时间短一点,这样可以保证面的颜色泛黄,而且口感也会有些硬。

甩撑展宜宾燃面

做宜宾燃面,要先将水叶子面放入烧开的沸水大锅中,断生就捞起。捞进漏勺中的面要多甩几次,尽量把水分都甩干,因为只有这样的面条才能更好地吸附加入的调料和各种配菜的味道。

面条煮好后,要淋上熟菜籽油(也可用菜籽油炸葱姜、八角、山奈、花椒、香叶等香料,制成香料油)、芝麻油和熟油海椒,防止面条互相粘连,同时也有提香的作用。然后,再加入花生碎末、辣椒面、宜宾芽菜末、葱花、味精、精盐等等,其中只放少许酱油调味。这样做出的面油脂重、面条干、水分少,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燃面。

(四)宜宾燃面“燃”的故事

说了半天,宜宾燃面究竟是如何“燃”的呢?

关于宜宾燃面中的“燃”,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此面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据说在油灯还很普遍的年代,有些家庭灯草不够了,就把这种面条放在油灯中,可以当灯芯用。另一说法是燃面重油重辣,个性强烈,吃起来像一团火在口中燃烧。由第二种解释,还有人认为,“燃”应该是指面条、油脂与调料经过搅拌后,味道相融的过程。

然而,具体是那种,已很难确定,还需要食客自己体会了。

甩撑展宜宾燃面

(五)宜宾燃面的发展

燃面在最早的时候,只有素燃面,在经济发展下,城市之间互相迁徙的人们越来越多,人们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了适应更多顾客的口味,做面人又将燃面分为荤燃面、素燃面和汤燃面。汤燃面带汤,荤燃面、素燃面都是干拌面。我们上文中所讲的是素燃面,而荤燃面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肉臊子。

如今,宜宾燃面不仅是四川传统名小吃之一,它还被选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随着名气大增,燃面也走出宜宾市,逐渐走俏全国了,成为宜宾的又一张名片。

(六)甩撑展品牌介绍

甩撑展宜宾燃面是宜宾燃面之魂宜宾芽菜生产龙头企业——有着40年的老企业四川宜宾碎米芽菜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快食主义宜宾燃面。

何为甩撑展?甩撑展是一句地道的四川方言,意为整安逸,弄巴适,代表企业对做好宜宾燃面的一种态度;甩撑展也是宜宾燃面制作的一道传统工序,宜宾燃面重油重辣一点即燃,制作过程中要把水甩干,所以叫甩撑展,代表企业对传统工艺的传承。

甩撑展宜宾燃面有面有料,在家分分钟就能吃到地道宜宾燃面,仪式感十足,味道还巴适的不摆了!具体步骤:水烧开后把宜宾燃面专用面条下锅煮2-3分钟(因个人口感而异),把面挑起滤干水装入盘中,将调料包①(酱汁)加入拌匀后,再加入②红油包(以个人吃辣的程度,选择加入多少)③碎米芽菜包(特别强调,这是燃面之魂哦)④花生碎芝麻包拌匀即可,喜欢葱花、小米辣的朋友可自行酌情加入。一份地道的宜宾燃面就完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