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16浏览量:5967次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因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被很多人认为 “智多近乎于妖”,然而据说其更是一个美食发明家。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并将猪肉切成类似龙行,并抹上酱料加以造型,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从此,在民间既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成了现在的馒头。而有馅的,则成为包子。
而当时做出来的类似龙行蒸肉,由其部下带至巴郡,取名为“卧龙鲊”传承至今已千之久,其后人继承传统做法并结合现代大众口味,逐步摸索制作并在市面销售,并取名为“文龙特色卧龙鲊”。卧龙鲊在升钟当地老百姓招待客人必备美食,是当地一道压轴大菜,卧龙鲊(又称:粉蒸肉。但又和卧龙鲊唯一区别是形状不一样)是以带皮五花肉加自制的秘制配方制作而成,有手余长,卧龙鲊糯而清香,酥而爽口,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腻,米粉油润,五香味浓,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色素,以真空急冻方式储存,开袋加热即食,保持着最传统、最新鲜的味道。
©版权所有: 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 备案号:蜀ICP备08103112号技术支持:影响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