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9浏览量:4914次
两千多年的传承和积淀,使成都这座城市拥有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这里不但有厚重的历史、璀璨的文物,更有隐藏在民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物传说,这些印刻着浓浓蜀风蜀韵的节日风俗、土特物产、饮食文化流传至今,他们与成都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先祖们留下的一份份珍贵的物质文化财富,绵延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
川菜历史悠久却又极为接地气,而美食作为成都的一个鲜明的标签,让成都人成为“好吃嘴”的代名词。从本期起,我们将推出蜀地风情之美食篇,探索食物背后的故事。
赖源兴挑着他的汤圆担子吆喝着“奈汤圆,奈汤圆,吃又热又烫的奈汤圆咯!”……渐渐地,人们看见他就喊“赖汤圆”。
据说汤圆起源于宋朝,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一款挑担沿街叫卖的民间小吃。
清末光绪年间,成都东门一带出现一副新的汤圆担子,那就是赖源兴的“赖汤圆”。“赖”本来做“奈”,在川南人口里有“热络、暖和”的意思,又由于他本人姓赖,于是往来的人们便都叫他“赖汤圆”。这个“赖”字后来就成了赖源兴汤圆的独家招牌。
那时的成都生产落后,副食业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贫苦人家的子弟,像赖源兴那样,一没有文化,二没有背景,挑担子上街卖汤圆是很平常的事。然而,赖汤圆之所以有名,却不是偶然。
赖源兴本是资阳县的贫苦农民。他父母早亡,很小就寄居在亲戚家里。成年以后,迫于生存压力,他离乡背井来到成都。最开始,他只是做些挑水提担的苦力,但后来,觉得这些差使都很没有意义。怎么办呢?他想了几天几夜,最后决定走街串巷卖汤圆。这生意既不要求什么手艺,又不用花太多本钱。主意一定,他立即去杂货市场买了副担子,左边汤圆,右边食具,开起工来。
最初,赖源兴的汤圆多是卖给东门一带卖苦力的流浪汉。这些人起早贪黑,饮食往往没有保证。赖源兴每日天不亮就把汤圆担子担出门外,对着流浪汉聚居的地方吆喝:“奈汤圆,奈汤圆,吃又热又烫的奈汤圆咯!”天黑腹冷,流浪汉们正愁没有吃的,这一吆喝,大家都围上来。赖源兴的汤圆个大馅儿足,很快在流浪汉中树起口碑,并且迅速扩大到居民群中。大家都争着买他的汤圆,尤其是贪嘴的小孩儿。由于他个子不高,墩墩实实,看起来憨厚可亲,姓赖,又自号“奈汤圆”,因此,人们远远一看见他也就脱口叫他“赖汤圆”了。
赖源兴是一个踏实敬业的人,自从挑上汤圆担子,便着力于汤圆口味的改进。他发现,汤圆好不好吃关键取决于汤圆馅,也就是四川话说的“汤圆心子”。他发现,鸡油有增香亮色的作用,加了鸡油的汤圆馅咬开以后特别细腻,咀嚼起来满口生香,所以他每天都会去牲畜市场收购新鲜的鸡油,从此赖汤圆更是声名远扬。
生意做起来以后,赖源兴在大墙后街买了间铺面,从挑担走贩改为坐地经营。由于价廉味美,赖汤圆的生意十分火爆。此后,为了扩大影响,进一步巩固赖汤圆的江湖地位,赖源兴不惜成本,推出精致可口的“鸡油四色汤圆”。这种汤圆一碗四个,以鸡油为汤圆心主料,分为圆、椭圆、一头尖、两头尖四种形状,分别裹以冰橘、枣泥、玫瑰和桃仁。这种汤圆形式乖巧,味道香甜,受到本地食客的热烈欢迎,甚至一些外地旅人也专程前来一饱口福。
从此,赖汤圆大名响彻西南。
来源: 成都市地方志
©版权所有: 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 备案号:蜀ICP备08103112号技术支持:影响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