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17浏览量:4288次
节假日西昌火盆烧烤火爆的场景
火盆烧烤食材五花肉
西昌,四川西南部一座小城,著名的邛海泸山风景区就在这里。到西昌旅游,除了游邛海,很多人还会尝尝西昌烧烤。走在西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烧烤店,有火盆烧烤、竹签烧烤……因此,西昌又被称为“烧烤之城”。
如今,“烧烤”已成为西昌市一张名片,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记者从西昌市文化馆获悉,西昌市第二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了,西昌火盆烧烤制作技艺、邛海醉虾制作技艺等项目入列其中并已授牌。
『评选』
火盆烧烤、邛海醉虾制作技艺
入选西昌市非遗名录
6月8日,记者从西昌市文化馆了解到,西昌市于2020年年初启动了全市第二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普查工作组深入乡镇、街道、乡村一线走访,挖掘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近一年的普查,最终推荐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与评审。
2020年12月,西昌市召开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评审会,来自凉山州、西昌市的7位专家参与评审。
评审会现场,专家们严格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相关法律、条例的具体要求,通过观看项目图片及视频资料、审阅书面材料等,对参评的非遗项目的“典型及代表性”“地域或民族特色”“世代传承传播特点”“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论证,最终一致推荐了15个项目。
西昌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按照程序,拟推荐项目于今年1月进行公示。在公示无异议后,5月19日西昌市人民政府以批文的形式予以公布,“嶲窑制陶技艺”“面塑”“西昌火盆烧烤制作技艺”“邛海醉虾制作技艺”等项目正式列入西昌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些代表性项目已经授牌。
『背后』
“烧烤”已成为西昌的名片
全市烧烤店有上千家
走在西昌的大街小巷,各种烧烤店十分醒目。“在西昌,吃烧烤已经成为一种饮食习惯。当外地亲戚朋友来时,基本都要带他们出去吃烧烤。”多位西昌市民向记者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这种脱胎于当地民俗的“火盆烧烤”,才开始出现在凉山州首府西昌的街头和邛海景区湖边。那时的烤具很简单,一张中间被挖空的矮木桌,桌下放置一个搪瓷盆制成的简易火盆,桌面上再放一张铁丝网,所有食材都可以放在铁丝网上炙烤,故那时的火盆烧烤又名“铁网烧烤”。
到了2006年,西昌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昌旅游业迎来快速发展,随之也带动了西昌烧烤经济相关产业“火爆”发展。西昌市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在鼎盛时期,西昌每条街道都有烧烤店。全市大大小小烧烤店上千家,其规模在全国范围都是十分罕见的,保守估计每年带来产值上亿元。如今,西昌烧烤已成为西昌的名片,还有人将西昌称为“烧烤之城”。
6月10日,记者在“天眼查”查询发现,包含“西昌烧烤”关键字的烧烤店有1710家。在采访中,多名烧烤店老板透露,每天营业额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个别大型烧烤店日营业额最高能达到10万元。
然而,随着烧烤店数量增加,油烟、噪音等问题成为居民投诉的热点。西昌也曾试图取缔炭火烧烤,改用电烤、液化气烤,但是推行效果不好。2017年,西昌市启动对主城区重点区域和街道露天烧烤及占道经营的专项整治。通过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各大烧烤店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保留了炭烤,推动了西昌烧烤产业转型升级。
『探讨』
是否值得评为非遗?
“一道菜”是否值得如此保护?
西昌市文化馆办公室主任王秀琴向记者介绍,西昌火盆烧烤最早发源于凉山民间。“在公示期间,也有市民发出这样的疑问,烧烤就是一道菜而已,为何能评为非遗?实际上,美食被评为非遗早有先例,比如东坡肉、回锅肉等。参与评审的专家一致推荐西昌火盆烧烤成为西昌市的非遗项目。”王秀琴告诉记者,评审专家们认为西昌火盆烧烤制作技艺,是一种在不断被再创造、能给社会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加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的文化遗产。
“西昌火盆烧烤制作技艺是当地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实践与创新,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饮食习惯,更是一种地方民族文化,代表着西昌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气质,豪爽、直率的人文性格。西昌火盆烧烤不仅是一种美食,更像是西昌人民的一种精神,也展现了西昌的一种旅游文化。”王秀琴表示,相比州、省、国家级非遗,西昌火盆烧烤制作技艺作为县级非遗,在评审标准上要低一些,“以周兵烧烤为代表的西昌火盆烧烤店发展了30年,已有两代传承人,其制作技艺具有传承和保护等方面的价值。”
烧烤店传承人周兵告诉记者,他带的徒弟至少上百人。“传承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西昌烧烤并爱上西昌烧烤,为西昌旅游业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来源:成都商报
©版权所有: 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 备案号:蜀ICP备08103112号技术支持:影响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