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羊肉汤小史

时间:2020-11-26浏览量:5911次

羊肉汤是简阳的地方文化特产,是具有简阳地域特色的地方名片,更是简阳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民国以来,简阳羊肉汤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史,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本文在追忆简阳羊肉汤发展历程的同时,也为我们深刻展现了简阳的地方历史文化。

关于简阳羊肉汤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相传在西汉时,一位渔民在用船运羊的时候,羊竟意外滚下了船。由于羊不会游泳,羊在周围鱼的啃食下消失在江水中。附近的渔民在之后的打渔中,将打上的鱼进行烹饪,竟闻到了一种从未闻到过的香气,仔细一看,这鱼的肚子里竟还有着羊肉,鱼羊同烹,竟有着一种前所未闻的香气。这个消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竟也传到了西汉牛鞞(今简阳大部分地区)县令董和的耳中。董和可是人民的父母官,在亲民的同时,也爱好着美食。于是,董和也试着鱼羊相烩,味道果真不错,便把技术授之于民,人们称之为“董和鱼羊相烩”。后随历史变迁,董和的后人在镇金一个村定居下来,人们称此为“董家埂”。

人们究竟何时开始食用羊肉汤,今已无法考证。但据实地调查,至少在晚清民国时间羊肉汤已成为简阳的一大食俗。

简阳羊肉汤小史

晚清简阳人食用羊肉汤

据芦葭的一位老人回忆:在民国时期,简阳各个村落就已有了挑着担子卖羊肉汤的担郎。那时,村里村外偶尔走过一名挑着担子的老农,嘴里不断地吆喝、叫卖,挑着的担子里也飘出羊肉汤阵阵浓香。这时有钱人总会爽快地掏出钱来买上几斤羊肉,而平民百姓也同样走向担郎,用少量的钱去买一碗羊肉汤解馋。而在石桥,由于沱江水势平稳,船只易于停泊,石桥镇成为一个天然良港,又由于地处东大路要冲,大批货物经此中转,水陆交通运输的便利,造就了石桥工商业的繁荣,因而人流量非常庞大。所以,许多羊肉汤店也在此聚集,羊肉汤也在石桥发展繁盛。

建国之后, 国家通过建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摒弃乡村社会维系的村庄共同体意义上的“集体表象”, 由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工分制度、统购统销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重新建构了当代中国村庄。那时的羊肉汤只在简阳县城里的一个固定的地方才有销售的,在计划经济、集体化的时代,物资和选择物资的权力都十分有限,因而那时是羊肉汤的一个低谷。文革,不仅革了文化的命,也革了羊肉汤的命。人们吃不起羊肉汤,也根本吃不了羊肉汤。简阳羊肉汤几近消失,只有在一些乡村(如玉成乡、坛罐乡),存在着简阳羊肉汤这饮食文化传统的一点星星之火。

据玉成乡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当年在去三岔水库时,包括地质局长在内的官员都途经玉成乡到水库来视察工作。但由于玉成乡本就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又加之文革时代资源非常匮乏,所以是不可能有大鱼大肉来招待官员们。为了招待官员们,师傅就用羊肉和羊杂做了一道羊肉汤。这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羊肉汤仿佛有魔力似的,让每一个官员都对它难以忘怀,一碗,两碗,三碗……没想到官员们竟把羊肉汤喝了个底朝天。自此以后,简阳羊肉汤也就在玉成乡出了名。直至现在,我们都依然在民间听到:“简阳的包子,石桥的面,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谚语不是三五年就可以形成的,它反映了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经验。可见玉成乡的确是生产简阳大耳羊和简阳羊肉汤的重要基地。

同时,老一辈还透露:其实,当时的人们在猪肉与羊肉上更为倾向于猪肉。并非因为猪肉与羊肉在价格上有什么差异(当时猪肉与羊肉价格差异极小),而是因为食用羊肉汤还被容易被打上了走资本主义的烙印。人们即使想,也不敢去吃羊肉汤。正如老人们说的,“哪个吃得起喔!你去吃嘛,天天吃别人还要说你好(hào)吃!那时候哪里敢像现在这样卖喔,那时候私人卖会被逮去批斗,哪个敢卖嘛!”

改革开放后。一些有经营头脑的羊肉汤师傅纷纷走出偏僻乡镇,渐渐走出那个又落后又狭小的乡村,向人口聚集地发展。老一辈们说,“我们也不晓得羊肉汤馆子啥子时候出来的,但好像就在那几年,馆子就忽然多了起来。”据老一辈回忆:在那时,只要街上存在一家羊肉汤馆,整条巷子便都会充满羊肉汤的香味。每每从馆子前经过,都会或多或少地看见馆子里有人喝着汤,摆着龙门阵,一阵悠闲。每当这个时候,他们总是会忍不住往小馆里一坐,叫上一碗羊肉汤,美美地喝着,落得一阵清闲

简阳羊肉汤小史

简阳羊肉汤

据说石桥的第一家羊肉汤是野狗羊肉汤。其中,野狗羊肉汤与狗夫人羊肉汤还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起初,野狗羊肉汤和建康羊肉汤是一家人共同经营的。同时,“野狗”和这个“建康”也是有亲属关系的。野狗其实叫“陈娃”,建康则是陈娃姐姐的儿子,即陈娃的侄儿子。

野狗羊肉汤之所以叫野狗,是因为陈娃小时候比较调皮,别人戏谑他为“野狗”。渐渐地,“野狗”便成为了他的代名词,也无形中为羊汤馆喊出了名气。于是他和妻子索性就直接以“野狗”为招牌创立了野狗羊肉汤。但是好景不长,野狗夫妇因为某些原因离婚了。陈娃的妻子觉得,自己即使没有陈娃,同样可以好好生活。于是便带着孩子到养马河,开了一家名叫“石桥羊肉汤”的羊肉汤店。当时野狗羊肉汤的名声也已经打出去。恰逢这时陈娃妻子的姐姐(杨三妹)也想开羊肉汤,于是杨三妹脑筋一动,“不如就借野狗羊肉汤的名声,来把自己的羊肉汤店的名声壮大起来”。上天也仿佛在帮野狗妻子的姐姐一般,野狗羊肉汤旁也有一家羊肉汤店经营不善,即将倒闭。于是杨三妹就索性在野狗羊肉汤的旁边开了一家“狗夫人羊肉汤”,有一些故意抄袭的嫌疑。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狗夫人羊肉汤”作为一家新开的店,味道和生意又只是刚刚起步,所以客人也相对比较少。据说,在之前,狗夫人羊肉汤的一头羊可能要卖三四天才卖得完。于是杨三妹又想了个招,对外宣称“其实都是一家人……”这可不得了,这可是用了不光明的手段去抢了野狗羊肉汤的客人。所以,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陈娃和杨三妹就经常打架、吵架,而每当吵架,陈娃的妻子(也真是杨三妹的妹妹)就会站出来给她姐姐“扎起”。所以呢,狗夫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狗夫人,她是狗夫人的姐姐。不过所幸,现在两家人都已经有了固定的客流量,所以也没有经常发生冲突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羊肉汤的价格从几分钱很快涨到了几角,慢慢变成几块钱,甚至到现在的几十块。羊肉汤越来越贵,但生意却越来越好。到二十一世纪初,羊肉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眼见着羊肉汤馆生意越来越好,许多卖小吃的店也竞相模仿,卖起了羊肉汤。据简阳著名羊肉汤店—马厚德羊肉汤的老板娘所说,最初他们只是在车站旁开的卖包子稀饭的小吃店,但因为车站边相同类型的店铺太多,竞争太大,而且近几年羊肉汤的名声越来越响,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卖羊肉汤。一试没想到效果真不错,车站等车的、候车的、刚下车的都闻着味道踏进羊汤店,点一碗五块钱的羊肉汤,就一碗汤,便满足地离开。渐渐地,一个小店已经容不下这么多客人,他们开始把桌椅摆在马路边,桌椅顺着公路,摆得越来越远。出名的简阳羊肉汤馆还有“廖世羊肉汤”。廖世羊肉汤的老板本是卖菜的小贩,生活过得很是艰辛。但他不甘过得如此落魄,正巧那时羊肉汤风靡一时,于是便打下一家店铺,开始做羊肉汤的生意。效果果然不同凡响,羊汤店的生意极其火爆,仅几年便把成本赚回来了。

几年过后,羊肉汤火爆简阳,同行竞争压力逐渐增大。那时羊肉汤的烹饪方法是先将羊肉切好,在水中“冒”(烫)一下便直接加入羊肉汤,端上餐桌,被称为“清汤羊肉汤”。但有的羊肉汤店为了让自己的羊肉汤独一无二,考虑到大耳羊的膻味虽然不大,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于是开始如何让自己家的羊肉汤尽可能地减少膻味从而让自己在众多羊汤店中脱颖而出。据《简阳羊肉汤》一书记载,雷氏羊肉汤的姐妹俩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羊肉汤中的膻味,反复尝试了很多次,最后她们找到一个绝妙的办法—爆炒。先爆炒羊肉,加入各种调料,再在使用羊骨熬制四小时的汤中微煮片刻,让爆炒后的羊肉在纯白的羊骨高汤中吸收精华,最后端给客人享用。羊肉汤做法的改进,不仅去除了膻味,而且令汤味更鲜美可口,汤色更纯正白净。

经走访调查,我们同时也发现,现在的羊肉汤店在凌晨四五点就开始用羊骨熬制高汤,从而使羊的精华在滚滚热汤中得以溢出。早晨八点,客人纷至沓来,才开始煮羊肉。据一些有名羊肉汤店透露,有些生意略差的羊汤店由于没有足够熬汤的羊骨,便在骨头汤的基础上加上鲫鱼一起熬制。这样也能达到除膻的效果,使汤白而味鲜,真正地做到“鱼羊鲜”。但人们不太认同此类做法,认为这并不是原滋原味的简阳大耳羊羊肉汤。

如今简阳羊肉汤已经并不局限在简阳了,除了在简阳本地,很多外地羊肉汤馆都以“简阳羊肉汤”作为招牌来吸引顾客。但是,如果简阳羊肉汤少了简阳本地羊作为原材料,以及少了制作羊肉汤的秘诀,做出来的羊肉汤始终会失去简阳羊肉汤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这也是外地的羊肉汤始终没有简阳正宗的味道,而且膻味极大的原因。但外地羊肉汤打着简阳的招牌,的确也在某种意义上为简阳羊肉汤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不少外地人为了尝尝正宗的简阳羊肉汤,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就为了吃到一顿正宗简阳羊肉汤。如今,简阳本地的羊汤馆还开启了网店模式,即使你远在北上广,也能足不出户就能吃到美味正宗的简阳羊肉汤。

简阳羊肉汤小史

同时在简阳还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早中晚,简阳人都在吃羊肉汤。在外地人看来,这非常费解,因为他们眼中,羊肉作为一种十分温补的东西,就应该在冬天才吃。可简阳人却一年四季都在吃,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同样与改革开放有关。

首先,最根本的就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改革开放之后,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谓有钱任性,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也开始对他们所喜欢的“投大本”。而简阳羊肉汤在长年累月中,已经在人群中形成了一种类似饮食文化的群众心理结构,所以人们想什么时候去吃,就什么时候去吃。

其次,是因为社会舆论。老一辈透露:以前想吃羊肉汤但又不敢吃,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更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舆论。所谓积毁销骨,人言可畏,为了规避仅仅一句“好(hào)吃”,人们不得不克制自己对美食的欲望。但当今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社会变得宽容,不再会因社会舆论而克制对羊肉汤的欲望。

还有,是因对羊肉汤的误解和思想观念的开放。其实许多羊肉汤老板纷纷解释,羊肉其实是温补的,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是上火的,在其他季节吃也没什么不好的。加之上羊肉汤既好吃又美味,自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前来品尝。

最后,是因为羊肉汤,不仅仅只是一锅汤。一些羊肉汤馆在汤锅基础上,向外扩展外延,开发研制出 200 余种羊肉菜品和独具特色的羊肉全席。羊蹄以前仅用来熬汤,现在不仅有酱香羊蹄、爆炒羊蹄,还被制成泡椒羊蹄。菜品的丰富,正逐渐破解羊汤馆的季节性经营难题。

2003 年,简阳政府支持举办的第一届羊肉美食文化节成功举办以后,羊肉美食文化节已经成了简阳市冬至民俗节日的重头戏。据悉,随着简阳羊肉汤的不断推广,慕名而来的食客也是络绎不绝。2011年 12 月 21 日,简阳第八届羊肉美食文化节在简阳川空文化广场开幕。期间,政府举行赛羊会、羊肉美食技能擂台赛、健康美食大家尝等活动,节日进行得如火如荼,并具备上千人同时就餐的规模,精品羊肉一条街为广大食客奉献一出出规模空前的饕餮大餐。据相关报道,第八届羊肉美食节竟就“熬”掉了近 80 万只羊。

地方饮食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 对地方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和整理 , 可以推动一个地区的特色美食和经济及旅游发展。简阳羊肉汤在带给我们美味的同时,也成为简阳传统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具有简阳地域特色的地方名片。

来源:成都市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