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3浏览量:5246次
如何让一个四川人放下身段点鸳鸯锅?
—烫豌豆颠
如何让一碗普通的挂面,变成好吃的面?
—加点豌豆颠
如何快速俘获一个四川人的胃?
—给他吃最嫩最嫩的豌豆颠
按照老成都人的说法:“没得豌豆颠,冬天咋个活哦?”吃羊肉汤、吃面、煮蛋汤、煮圆子汤……没有一个四川人,能拒绝冬天的豌豆颠。
吃了这么久的豌豆颠,今天我们就来摆哈豌豆颠儿的龙门阵。
▲豌豆尖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豌豆尖是个啥?
▲“掐”豌豆尖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中的“薇”就是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清代《说文解字注》当中讲,蜀人掐“薇”之嫩梢作食。
但我们现在吃的豌豆则原产于地中海和中亚地区。西汉时期它经过古丝绸之路首先传入印度北部,再传入中国,至今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史。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
在成都,我们不喊豌豆尖,喊豌豆“颠”,读起很椒盐,但细思别有韵味,即:“豌豆的叶子尖尖”。
千百年来,豌豆尖都是天府之国冬季餐食的点睛之笔,用一句话形容它:“舌尖翡翠,天生高贵!”作为非常娇贵的时令性蔬菜,豌豆尖的采摘时间很有限,不能早也不能晚。如果过了采摘的黄金时间,就会失去它原有的鲜嫩口感。一年之间,食用豌豆尖的最佳月份不足3个月。
而且它上桌前的工序颇为费时,从地里采摘的时候要“掐”。一个“掐”字足以体现采摘人对豌豆尖的小心翼翼。从市场上买回后,还得精挑细选、去粗存精,只有嫩、鲜嫩、最嫩的部分才有资格入菜。
不过最让人头疼的还是豌豆尖不易储存,不管是放在冰箱冷藏还是喷水后置于常温下,只要是过了夜,都会变得焉了吧唧。
易过季、不易运输、不易储存,这就是豌豆尖为啥娇贵的原因。
名人眼里的蜀地佳肴
▲豌豆尖汤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如此娇嫩又可口的豌豆尖,自然引得无数名人为其“折腰”。
大文豪(吃货)苏东坡,当年被贬黄州之时,就非常想念家乡蜀地的豌豆尖,于是托好友巢谷从眉山带来豌豆种子。
巢谷,字元修,是苏东坡旧识,为了表示对巢谷带来家乡美味的感谢,苏东坡给自己种下的豌豆苗取名“巢菜”“元修菜”。还专门为豌豆尖写了首诗—《元修菜》:“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巢菜、元修菜也作为豌豆尖的别名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保留下来。
与东坡先生一道把豌豆尖写进诗的还有陆游。他壮年入川,在成都前后生活了六年时间。这2000多个日夜里,他游遍成都的区县名迹、饱览了蜀中山水、当然也尝遍了蜀地珍馐。离开蜀地后,陆游在《蔬菜杂味·巢》里写道:“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
而被誉为“文坛美食家”的汪曾祺先生在他的《食豆饮水斋闲笔》是这样描述的:“吃毛肚火锅,在涮了各种荤料后,浓汤之中推进一大盘豌豆颠,美不可言。”蜀地豌巢,人间尤物,汪曾祺也觉得回味悠长。
在这些名人雅士眼中,豌豆尖是蜀地美食,但在伟人邓小平看来它是半个世纪的乡愁。
1986年春,邓小平携夫人卓琳和全家回到四川过年,这是他等待半个世纪第一次回到家乡过年,在成都金牛宾馆的餐厅里,他说:“回到四川,回到家乡,才能吃上真正的豌豆尖。”最后离蓉回京时,还专门带了一大包他最喜欢的四川蔬菜,其中也包括豌豆尖。
成都人的心尖尖
▲清炒豌豆尖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作为人人吃货的美食城市,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出成都人到底有好爱豌豆尖。
据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统计,2021年,光是该市场的豌豆尖总销售量就在2000吨左右。另据媒体报道,2016年,成都市一年豌豆尖销量高达4414吨。
大家要晓得,豌豆尖这种轻飘飘的蔬菜是不压秤的!不压秤的青菜成都人都能吃出4000多吨!请喊成都人豌豆尖“粉碎机”!
而从种植面积来看,四川是全国豌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2017年,成都市豌豆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在金堂的种植面积最大,达到2万多亩。龙泉、青白江、双流、简阳、邛崃等区(市)县也有1万多亩。
除了种植面积大,成都人吃豌豆尖的花样也多,如果搜集齐成都豌豆尖的吃法,那大概可以出本书。
▲羊肉汤烫豌豆尖,四川人冬日标配
豌豆尖入酥肉汤,一抹翠绿点缀在原本稍显油腻的汤里,既好看又解腻。
羊肉汤烫豌豆尖,经过数小时熬制的浓郁的羊汤加上新鲜的蔬菜,揭开锅盖,清香四溢。
直接炒着吃,“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简单的烹饪,浅炒几下就是极品美味。
烫火锅,丢进去搅一搅就可以捞起来,鲜嫩无比……
为什么成都人如此喜欢豌豆尖呢?大概是因为豌豆尖是成都人的乡愁吧。绿油油、鲜嫩嫩,光是看看就美到飞起,想到就流泪。
或许对于四川人来说,不管身处何方,都会忍不住想念家乡的豌豆尖。因为豌豆尖不仅仅是豌豆的尖尖,也是成都人的心尖尖!
来源: 成都市地方志
©版权所有: 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 备案号:蜀ICP备08103112号技术支持:影响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