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布局 泸州发改委这样助泸酒实现“千亿大计”  

时间:2021-05-19浏览量:4264次

对新时期的酒类产业而言,发展的航向是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加安全发展。5月18日,从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获悉,围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目标,泸州市发改委在泸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打造国家有机高粱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三产融合”助推泸州酒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十年布局 泸州发改委这样助泸酒实现“千亿大计”

2020年,泸州市酒类产业完成营业收入1008.4亿元,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完成营业收入1005亿元,成功实现“千亿白酒产业”和“千亿酒业园区”发展目标。

二十年布局 泸州发改委这样助泸酒实现“千亿大计”

泸州市拟定千亿白酒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优质红粮种植产业成了最急迫的基础工程。在壮大一产上,泸州市发改委早在20年前——2001年,就引导泸州老窖在同行业中率先提出“有机高粱”的种植标准,将绿色原粮基地作为白酒生产的“第一车间”。

从“小杂粮”到大产业,保障农民收益是根本、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关键。为摸清全市高粱生产成本收益情况,为大力发展高粱生产提供决策依据,2017年,泸州市发改委在江阳区通滩镇和石寨镇定点了首批高粱调查户,持续开展泸州市地方特色农产品——酿酒高粱生产成本收益调查。

二十年布局 泸州发改委这样助泸酒实现“千亿大计”

经过连续几年调查分析,泸州发改委得出结论:在效益方面,种植高粱比种植玉米收益更高,种植有机高粱比种植普通高粱收益更高;在生产方面,“订单引领、适度规模发展”“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更切合实际。接下来,积极有序的推广,使高粱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2019年泸州市酿酒高粱产业总结会公布,全市高粱种植面积26.6万亩,总产量9.1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全省第一,为泸州生产高品质白酒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

二十年布局 泸州发改委这样助泸酒实现“千亿大计”

光解决原料保障还不够,博弈酒业,毕竟品质为王。为强健二产,提升白酒品质,泸州建设100万亩酿酒专用高粱,在14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面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白酒质量管控和监管体系,溯源每一穗高粱的“前尘往事”,让品质看得见。

泸州老窖在过去陆续建立健全涵盖原粮种植、酿酒生产、产品包装等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及追溯体系,郎酒专门成立郎酒品质研究院,对栽种土壤和水源进行检测,对农户栽种技术指导等,泸州发改委也积极主动作为,助力全市谋划生成和加快建设11个100亿级、4个50亿级、4个20亿级重点优质白酒项目,总投资1776.7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603亿元,是2019年泸州酒业营业收入的3倍、全市工业营业收入的1.3倍;新增年利润是目前全市规上酒业利润总额的6倍。

搞活三产上,泸州市发改委积极书写酒旅项目融合文章,做好“内育”和“外引”,以一穗有机高粱延伸第三产业,为营造泸州独特的酒文化氛围作出了贡献。每一次活动的开展、每一个项目的实施,泸州市发改委各部门工作人员认真总结、仔细分析。

邻玉白酒小镇、二郎中国郎特色镇、龙洄酒庄,一系列因酒而衍生的酒镇酒庄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不少以高粱产业为“背景”的小镇和酒庄,吸引着无数游人和客商。黄舣镇永兴村集中连片建设酿酒专用高粱基地,着力打造集产业、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新村,实现了农业园区化、产业联动发展。通滩镇成为首批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泸州糯红高粱)、核心区,发展高粱产业强镇。

泸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白酒文化高地”,泸州将保持“中国白酒·泸州产区”发展定力,以恒心开新局,泸酒更加醇香。泸州市发改委也将持续推进有机高粱种植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区项目,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助推泸州酒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