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名酒众多,但这种佳酿,你却未必了解...

时间:2021-05-08浏览量:5110次

郫县郫筒镇,是一个与酒分不开的地方。郫县人发明了用竹筒酿酒的办法,酿成了传世的郫筒酒,以酒名世,郫筒镇这一地名也得载于史册。 

郫筒酒是成都历史上的名酒,曾经被诗人袁枚奉为全国三大美酒之一。在《随园食单》中,他这样写道:“郫筒酒,清冽澈底。饮之如梨汁蔗浆,不知其为酒也。但从四川万里而来,鲜有不变味者。余七饮郫筒,惟杨笠湖州刺史木上所带为佳”。

四川名酒众多,但这种佳酿,你却未必了解...

▲ 袁枚

郫筒酒故事很多,但聊起它的时候,不能不提与“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间的联系。

魏晋交替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避祸来到四川郫县,做了郫县县令。

一天晚上,他走到县衙的东边花园里,看到园中有两口井,一口井是圆的,一口井是方的,感到很奇怪,便问随行的师爷,师爷回答说:“这两口井是早先古蜀国为怀念鳖灵夫妻挖的,因为鳖灵夫妻都是从井里头出生的。”山涛听说是先古遗物,就爬在井坎边看了起来,师爷接着介绍说:“传说这两口井是相通的,称为鸳鸯井,在方井中打水,圆井里的水要动;在圆井中打水,方井的水也要动。”山涛一听有趣,就叫衙役拿水桶来试一试,而事实证明师爷所言非虚。 

四川名酒众多,但这种佳酿,你却未必了解...

▲ 唐孙位《高逸图》中山涛像

衙役把水打上来,山涛感到一股香气冲入鼻腔,而仔细一闻,便觉与之前同朋友们在竹林中饮酒时的香味一般无二。

他到郫县来,从京城带来的酒早在路上就喝光了。一路上在那些乡村野店买的酒都不合口味,而今天的井水香气,使他又回想起了同朋友们一起饮酒的乐趣。他叫下人拿来酒罐,舀了一碗井水倒进酒罐中,马上一股香气就从酒罐中飘了出来,比京城的酒好喝多了。

山涛有了好酒喝,感到精神多了。正巧,这鸳鸯井旁也有一笼笼竹子。山涛就把这里当成第二处竹林,天天都在这里喝酒。

四川名酒众多,但这种佳酿,你却未必了解...

▲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墙砖上的王戎(右)与山涛(左)形象

担任县令的山涛,自不可能每日饮酒误了公事,而出门时,鸳鸯井产出的“酒”不便于携带便成了问题。怎么办呢?

他看到当地人都随身携带竹筒,而师爷告诉他:“老汉提竹筒装的是水烟,活路做累了抽一口;婆婆提竹筒是上街打油;大嫂提竹子筒是给田头做活路的丈夫送荷包蛋;小娃娃提竹筒是朝里面屙尿,好装回去肥田”。山涛想:竹筒有这么多种用途,不是也可以装酒吗?第二天出门办公事,他就叫人把勾兑好的酒装进竹筒中,放在轿子里,走一路,他喝一路,觉得比碗里装的酒还要清香好喝。 

四川名酒众多,但这种佳酿,你却未必了解...

▲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南朝大墓砖画。

由上至下,左至右分别为春秋隐士荣启期、阮咸、刘伶、向秀、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可是,这种竹筒,多装两次酒,就没有清香味了。

他又想了一个怪点子:叫人把井边的大竹子钻个洞,把勾兑好的酒灌进竹筒中,竹筒的洞口用芭蕉叶子塞好。经过一天一夜,把竹子锯下来,扯开芭蕉叶,一股别有风味的清香飘出来,一种用竹筒酿的酒就这样诞生了。

山涛有了好酒,就叫人给京城的朋友送去,是连竹筒一齐送去的。京城的朋友称这酒叫“山公酒”;因为是用郫县的竹筒装的美酒,所以又称它为“郫筒酒”。 

四川名酒众多,但这种佳酿,你却未必了解...

▲ 如今的鸳鸯井

清同治年间所撰《郫县志·政迹》载:“山涛晋初为郫令,常刳竹筒酿酴醵酒,郫筒之名由是而起。”官方史志所载,更是证明郫筒酒与山涛之间的这一段奇缘。

郫筒酒声名久远,杜甫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中写道:“酒忆郫筒不用酤”,可见唐代郫筒酒的名声之大。仇兆鳌注引《华阳风俗录》:“郫县有竹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更是证明郫筒酒拥有一定的名气。

1805年新刊成都太平斋藏版《成都竹枝词》:“郫县高烟郫筒酒,保宁酽醋保宁纳”,这向我们说明,清代中叶仍有郫筒酒流传于世。走过了千年的时光,如今的郫筒酒名气不再,但传奇与佳话不会被世人忘记,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 

来源:成都市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