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6浏览量:4186次
清乾隆年间,陕西凤翔府的王氏兄弟俩,在成都府河沿岸寻找地方开烧坊(酒厂)酿酒。最后在府河、南河交汇处不远的岸边选好一块地方,并买了下来。其地址在老东门外水井街的香巷子对面。他们立即在这里修建厂房,购买原料,开始酿酒,因烧坊地处安顺桥旁的大佛寺附近,就把大佛寺的“全身佛”谐音倒用,以福升全作烧坊名。于是,成都烧酒的“名牌”作坊就这样诞生了。
酒坊开始酿出的酒味很平常,大家便在一起商量如何改进水的问题,有人想到府河边薛涛井的水质好,用来酿酒一定很好。
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左面是水码头,右面是清水池塘,地下水脉与府河相连,其塘底是层沙构成,故塘水清冽,澄澈照人。池塘因历年变迁,逐渐缩小成井状,只供当地人士取水使用,当地因称呼方便,约定俗成,遂呼此井为薛涛井。
薛涛酒
从福升全到薛涛井,要经过双槐树街、金泉街、星桥街,然后过九眼桥,还要走两里多路,才能到达薛涛井。当时成都连架架车都没有,运水只能由人用桶挑,一人一担,来来回回,怎能满足烧坊用水的需要,最后经大家商量决定,府河的水用一半,薛涛井水用一半采用对掺的办法来酿酒。果然,用这种办法酿出的酒,无论在色、香味哪方面,都比用府河水酿出的酒好得多。于是,便给新酿出的酒定名为“薛涛酒”。
薛涛酒一问世,就大受欢迎,福升全烧坊生意红火,顾客接踵而来,烧坊门前,常年门庭若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十年。清代诗人张问陶专门写诗题咏薛涛酒:“浣溪何处薛涛笺,汲井烹茶亦惘然。千古艳才难冷落,一杯名酒忽缠绵。色香且领闲中味,泡影重开梦里缘。我醉更怜唐节度,枇杷花底问西川”。民国年间的冯家吉也有竹枝词咏薛涛酒:“枇杷深处旧藏春,井水留香不染尘。到底美人颜色好,造成佳酿最醺人。”
到了清道光初年,福升全烧坊的资本日趋雄厚,但苦于作坊地势狭小,无法再扩大发展。他们得知城内暑袜南街有一口明代的古井,汲出的水清亮莹澈很适于酿酒。于是,他们便前往考察了解,经他们反复品尝研究,认为确实可以酿出好酒,就买下了古井在内的一大片地皮,其位置在今天的南暑袜街36号。
王氏兄弟以福升全的尾字作号头,建起酿酒作坊,定名“全兴成”烧坊,寓意福升全将进一步在城内兴旺发达,定获成功。
全兴酒
全兴成烧坊,继承了老号的传统,吸取了成都历代有名烧坊的众家之长,根据粮食、水源、气候等条件,对原有薛涛酒的制作工艺进行改革、加工,酿制出几种好酒。统称“全兴酒”。各种全兴酒质量不全一样,价格有高有低,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饮酒者的需要。
全兴酒用料考究,以四川特产的优质高粱为原料,以上等的小麦精制成的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陈年老窖固体发酵,自然生香,长期储存,精心尝评、勾兑、调味而成。
全兴酒具有甘醇、浓香、爽口、绵甜的独特风格。即使酒客饮酒过量,也不过酣睡一觉,醒来时人不倦、头不痛、口不渴这一特点是其他酒做不到的。因此,其声誉超过了当年的薛涛酒。
清末任四川巡警道、劝业道大员的周善培,晚年闲居上海,不时还想喝全兴大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在成都的老友或同僚,在上海见到他时,谈话中他总爱说,他喜欢成都两样土产,一是地瓜,一是全兴大曲。
五十年代,朱德元帅、陈毅副总理陪同外宾来到成都,宴请外宾,指定全兴大曲作为宴会用酒。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回到成都,特意品尝全兴酒,称全兴酒为“延龄酒”并题诗:“三洞边春水生,带江草堂百花明。烹鱼斟满延龄酒,共祝东风万里程。”
郭沫若像
著名文学家巴金在回忆家乡成都的散文里,也特意提到全兴大曲,他说,我真是念念不忘。1989年11月,参加巴金国际学术会的四川代表,带着家乡的全兴酒,去看望巴金。他老人家说,我早已戒酒,但是,全兴酒我还是要喝一点,
新中国诞生后,在全兴成烧坊的基础上,汇集成都专营大曲酒业的众多烧坊,建立起了成都酒厂,使全兴大曲获得更大发展,产量与日俱增,经过全厂广大职工的不断努力,改进生产设备,采用科学检测,又使全兴酒的酒质有了更大的提高,全兴酒以其历史悠久,质地优良,醇香浓郁,而迈入了中国名酒的行列,1963年,全兴大曲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全兴酒又多次获得国家金奖,并在香港美国的食品博览会上获得“太阳神”金杯奖、“帆船”金杯奖。从而使这朵绚丽的酒苑名葩,扬名于五洲四海。
来源:成都市地方志
©版权所有: 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 备案号:蜀ICP备08103112号技术支持:影响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