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浏览量:4110次
彭州南门外原是彭州酿酒业较集中的地方,享誉川西的天彭堆花烧酒、天彭老窖的相当部分,就产自这里。彭州人称制酒作坊为“烧坊”,把酿酒行当叫作“烤酒”,“烧烤”两字用得极妙,可谓境界全出。五谷杂粮经“烧烤”蜕变成酒,这酒的性格既有水的温柔,也如火焰般热烈,它能催生出李白瑰丽的诗篇,也能鼓舞起武松奋不顾身的打虎精神。
唐朝诗人雍陶,彭州近邻成都人,他举进士后入仕,因性格倨傲,仕途不顺,晚年离开长安,归乡闲居。在《到蜀后途中经历》一诗中他写道:“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十八盘。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长安,旧时文人心向往之的名利竞技场,诗人不想再去了,盘山路上,频望家山,家山春酒正熟,有了醇酒馨香的抚慰,对恶浊的宦场就愈加淡泊。或许吧,诗人回归成都故园,他品咂的正是彭州出产的美酒。
彭州烧酒产量不菲,长期销行周边城乡。在唐代,天彭烧酒就大量地销往成都。每天往返的挑夫有好几十人次,销往成都的烧酒在二三十担以上。而且,挑去的烧酒只要一过青白江河,酒味就特别香醇,素有“天彭烧酒,过河飘香”的美称。
▲ 彭州出土宋代金银器窖藏中的酒器—象钮莲盖银注子
能开烧酒作坊的,一般都不是外行,作坊老板,大多是本作坊的首席技师,酿酒的工艺流程,尽由他指挥规划,同行竞争的成败,全决定于老板的技艺水平。在彭州酒业的老行家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每年玉米高粱上市时,老板们最忙碌紧张,趁机采购成色最好的原料,是他们一年生意成功的保障。有位老板,最擅长此道,他在粮食市场上巡走一趟,对看中的任何一位卖家,都先不讨价还价,只把手伸进对方的口袋或箩筐里,往粮食中深深一插,停留数秒后,粮食的成色,其中水分杂质,都探得明明白白,这粮食能烤出几成酒,他心里清清楚楚。他对卖家的“货”点评几句,报出不容置疑的“一口买价”,每每为卖家心服口服。同行们无一能操练到这个水平,大家佩服其精明,送他一个雅号:“钻天猫”。
彭州酒业工艺考究,再因水质优良,窖藏时间足够,出产天彭烧酒、老窖、肥酒,是为川人激赏的名牌。其中有天彭肥酒一品,更属白酒中独树一帜的品牌。这种酒以上等白酒作为基酒,在酒瓮中放一层猪板油,其上放一层绿豆,再盖上一层猪板油,再放一层冰糖,再盖猪板油,如此反复多层,经长期浸制窖藏,最后油、豆、糖都“化”入酒中,酒也近于乳白色,气味芳香,口感甜润悠长。这酒初名“肉酒”,后来美食家们名以雅号,叫作天彭肥酒,说是饮了此酒,有强身健体之功。时至今天,我们仍能听到外地的老饮客们对天彭酒的啧啧称赞。他们说天彭烧酒,酒花细如珠玉,堆立而经久不散;老窖酒,即使装在封口严密的酒篓内,也会溢出酒香,顺风飘得很远。
▲ 天彭肥酒
据《彭县志》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天彭镇一带就开始了酿酒。彭州烧酒的好味,是从历史中传承而来的。
来源:成都市地方志
©版权所有: 四川省经济文化协会 备案号:蜀ICP备08103112号技术支持:影响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