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2020-09-02浏览量:4013次

举办茶博会,要把乐山打造成为茶旅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思路和举措,可谓大手笔,新亮点。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茶放在最后一位,并不是说明茶不重要,而是因为茶和前六种生活用用品,不在一个档次。油盐柴米酱醋,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属物质文明范畴,而茶,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有唐代著名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为证:“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此诗讲喝茶的妙处,一是解渴,二是破闷,三是助兴,四是散气,五是清肌,六是通灵,七是欲仙。除了解渴之外,几乎都是精神层面的作用。茶能消除心中的愁烦、使人神清气爽,去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

中国是茶的最早发现者。《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在黄帝之前就有了饮茶的习惯,黄帝时,就知道了茶的功用,健身、悦志。就是说,茶有药用价值、文化价值。因此,茶在中国的历史,至少是5000年左右。到了唐代的陆羽,写出了《茶经》,这是世界第一部总结茶文化的专著,把茶提高到了文化艺术的高度。到现在为止,关于茶的诗词对联,不胜枚举。还有多种采茶歌曲采茶舞。可以说,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看看苏轼的《汲江煎茶》诗:“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全诗写作者取水烹茶、喝茶后精神振奋的全过程。“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笔者就亲自经历过。滇西的农民,极为好客,过路人,不管认不认识,都要烤罐儿茶招待,一小罐,大如拳头,在木炭火上烤,待茶香四散时,倒入沸水,立即翻起乳白色的泡沫,并发出松风般的响声。然后再倒入最多能装七钱的茶杯,这种声音,边倒边响。苏轼的这首诗,就是在烤茶喝的实践中产生的。这就是茶促进文化发展的明证。

而种茶、制茶、制茶具、开茶馆,形成了产业链,茶又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茶,是全民饮料、世界饮料,无论哪一个民族,也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喝茶。而且饮茶也并不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专利,农民、挑夫,都喜欢喝茶。看乡村茶馆,何等热闹,谈天说地,讲评书,搞弹唱,既是休闲,又是文化。我又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喝酒的人,越喝越穷,因为酒越喝,人越昏沉;喝茶的人,越喝越富,因为茶越喝,人越清醒。

文章转载于:四川新闻网